魏复盛:按PM2.5标准8成城市不达标
导读: 中国是世界上颗粒物排放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危害最大。PM2.5为何引发如潮关注?如何看待中国发布的PM2.5规范?几十年一直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昨日就此接受了早报记者专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按PM2.5标准8成城市不达标
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空气质量数据与美国大使馆的监测数据不一致,“南京气象”官方微博发布“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数小时后删除,环保部发布环境空气PM2.5测定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时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连日来,每次PM2.5在新闻中出现,都引发了广泛关注。
中国是世界上颗粒物排放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危害最大。
PM2.5为何引发如潮关注?如何看待中国发布的PM2.5规范?几十年一直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昨日就此接受了早报记者专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
魏复盛1938年生于四川简阳县,1964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5月调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先后曾任分析研究室主任、监测总站副站长、研究员、总工程师。
他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对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十年他关注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研究,开展与美国的多项合作研究,如“空气污染对呼吸健康的影响研究”,“PAH‘s暴露量及其代谢物与肺癌风险评价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秋天本是北京最美好的季节。然而进入10月份以来,北京时常被阴霾笼罩,蓝天白云少见。与此同时,美国大使馆依据其在使馆大楼的一个监测站多次发布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因其PM2.5数值超过200而达到“非常不健康”级别,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北京有关部门就此解释称,美使馆发布的一地数据不具有全市代表性,美国大使馆也称其数值与北京公布的数值“没有可比性”,但随着各地居民对空气环境的忧虑与关注,一个未曾被广泛关注的专业术语走进了公众的视野——PM2.5。
11月1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首度对PM2.5测定方法进行规范。11月16日,环保部相关负责人通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于当天起开始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最大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被定为分别定为每立方米0.035毫克和每立方米0.075毫克。
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如果现在就实施PM2.5标准,80%的城市空气质量将不达标。不过,他也认为,“这个标准虽然让很多地方的空气质量下降到不达标的地步,但也同样给地方政府一个方向,从而制定解决的办法。”
魏复盛还称,这个标准并非越严格越好,应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而定。
他还表示,美国正式推行PM2.5之前也引发了环保部门和产业部门的争论,僵持了将近20年。
民众对空气质量不满
东方早报:为什么PM2.5引起大家如此关注?
魏复盛:我觉得首先还是大家对空气质量的一种不满情绪。尤其是北京、广州、深圳这类城市。因为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有一段时间内,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暂停了部分企业的运转,减少了车流量,许多工地也停止施工等等。这些措施在短时间内改善了空气质量,人们已经感受到优质空气。
重大活动结束之后,企业恢复了生产,道路依然拥堵,差的天气又回来,公众有种明显的对比和不适应。这点我也深有体会,蓝天白云的天气就是少了,这是事实。
东方早报:有人认为,空气质量的好与坏并不是因为检测数据而改变的,数据只是一个数据而已。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去理解PM2.5?
魏复盛:PM2.5就是空气当中的细颗粒物,从专业上来讲,就是空气的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这些大小不一的颗粒物密密麻麻悬浮在空气中,肉眼几乎不可见,公众很难意识到它们的危害。
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
细小的颗粒物会吸附各种各样的毒性化学物质。在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数目更多,吸附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从环境检测上来说,颗粒物非常小,对光的这种消解作用更明显,所以PM2.5也是造成我们现在能见度退化的非常重要的污染物。
- 生态环境监测规模体量进一步扩大 大气污染举报接近六成 2018-01-31
- 【PM2.5监测】仪器助力 为环境监测添砖加瓦 2018-01-01
- 【PM2.5监测】站点林立 让环境污染无所遁形 2017-12-31
- 施工现场安装环境监测仪 实时监测PM2.5 2017-06-26
- 走进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探秘PM2.5监测全过程 2017-01-03
图片新闻
- 5月16日 OFweek2018(第四届)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机器人在线展会 立即报名>>
- 即日-5.15 【有奖问答】 NI半导体测试应用有奖问答 立即参加>>
- 4月26日 泰克开放日与专题巡回研讨会 立即报名>>
- 5月17日 2018消费电子自动化测试研讨会昆山站 参会有礼 >>
- 8月25日 PI 最新款LED驱动器IC 白皮书下载 立即下载>>
- 8月31日 OFweek(第二届)AI+机器人论坛 抢免费票>>
- 仪器仪表
- 猎头职位
- 视觉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技术研发总监广东省/深圳市
- 高级电气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封装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光模块结构工程师(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模块光学工程师 (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总监(光器件)北京市/海淀区
- 电路设计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 结构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我来说两句
请输入评论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