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地球脉搏 “空矿”变“金矿”
这正是典型的何氏风格:做仪器,为的是实现一种思想,一种方法原理。
1998年,何继善在巴西进行学术访问时,在电视上看到国内洪水肆虐,心痛不已。溃堤是汛期的最大灾害,而管涌是导致溃堤的“第一杀手”。当时在国内,管涌探测几乎全靠人工拉网式沿堤巡查或派潜水员水下摸探,效率低,危险性大,结果也不精确。他跟同行的省科技厅厅长说:“回去以后我要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艰难的攻关,他创立了一套探测堤坝管涌渗漏隐患的全新理论——“流场法”理论,并由此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1998年11月,他得知浏阳株树桥水库严重漏水,水位为海拔162米的株树桥水库,如同高悬在长沙人民头上的一盆水,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他就带着几个助手,火速赶到株树桥水库搞测量。1999年元旦,大雪飘飞,他们仍在水库的船上探测。结果,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的“处女秀”非常成功,很快找到渗漏点。此后,这套仪器得到广泛应用,在全国准确测定了110多处江堤管涌和20多个水库大坝渗漏点。
现在,何继善的发明仍然不断,无人直升机上的抗干扰磁力仪,克服了地球电磁感应的大深度激电仪,都是何继善想到了就要去做出来的新发明,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先立项,再向国家申请科研经费。
“创新应该深入社会的骨髓”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瓦特式蒸汽机发明之前,英国政府就十分鼓励创新,甚至将提倡发明的告示贴到了监狱里。瓦特式蒸汽机的出现,正是得益于这样一种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我们也需要这样的氛围,这样才能把创新型湖南建设好,创新应该深入社会的骨髓。”
“比如盖一栋楼,不仅总工程师、设计师需要创新,现场施工的人,也需要创新,看如何缩短工期,又能提高质量。”
对于自己的团队,何继善也总是鼓励他们去研究新的东西。很长一段时间,何继善与他的团队进行野外探测时,是用光纤连接来保证几十上百台仪器的数据传输,相当麻烦。何继善就要求他的实验室作改进,从第一代的光纤传输,改进到无线传输,再到最新一代的智能化自动记录。而这样的不断改进,做仪器的公司是想不到的。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福禄克ii900产品试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了解示波器ENOB位数对信号完整性测量的主要影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19 中国智慧园区合作及发展论坛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是德科技白皮书-无线设备技术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拓斯达工业机器人技术白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19 贸泽电子技术创新论坛-工业电源技术研讨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