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EE架构正从微服务定义到区域化实现
芝能智芯出品
车载电子电气架构正面临深层次的技术挑战,传统的服务定义模糊、网络拓扑复杂、电控单元堆叠冗余等问题,已难以支撑未来高度模块化、可编排、可升级的智能汽车系统。
要打破这些桎梏,必须重新厘清“服务”的定义,采用标准化的面向服务架构(SoA),以微服务为基本单元,配合清晰的服务契约与服务发现机制,并引入区域架构(Zonal Architecture),以实现真正的软硬解耦、资源高效调度和复杂功能可持续演进。
Part 1
微服务与服务契约:
车载功能模块化的核心
当前车载系统转向服务导向架构(SoA),首当其冲的技术难题是:如何定义一个优质、可部署、可发现的“服务”?
“服务”的标准并不等于以太网上的所有消息,而是应具备完整契约、功能封装与网络行为一致性的构件。仅仅将函数调用或状态通知包装为服务,无法满足SDV对可升级性、互操作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微服务架构提供了解决路径。通过细粒度的模块化划分,每个微服务具备独立部署、升级、发现与实例化的能力。
服务契约作为微服务的技术基础,需包括以下关键内容:
◎ 唯一标识:名称、数字ID及功能域的集群归属;
◎ 功能定义:包含发布/订阅(pub/sub)元素和远程过程调用(RPC)方法;
◎ 通信协议:规定消息传输的协议类型(如SOME/IP或DDS)与序列化方式;
◎ QoS参数:对带宽、延迟、重试策略、最大并发连接数等质量要求进行明确定义;
◎ 安全性与依赖:包括客户端/服务器的认证机制、电源状态依赖以及降级处理逻辑。
微服务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可编排性和升级友好性。
每个服务只有在其所有功能元素完全可用的情况下,才允许通过服务发现(Service Discovery)对外公布。这一机制避免了客户端与不完整或故障的服务建立通信,提升了系统稳定性。版本控制与多实例机制提供了强大的前向与后向兼容能力。
OEM在部署新版本服务时,可预设fallback逻辑,保障现有功能在过渡期间不被破坏。对于网络栈支持较强的平台,还可通过负载均衡策略在多实例间动态切换,实现高可用架构。
微服务之“微”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是对功能、状态和行为边界的高度定义与约束。这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了一个可持续演进的最小功能单元,并为整个系统提供了“构建积木”的基础能力。
Part 2
区域架构与网络设计:
重塑车载通信拓扑的理性逻辑
服务化的另一项关键支撑来自于底层硬件架构的重构——区域架构(Zonal Architecture)。
传统架构以功能域为主轴组织ECU和线束,导致冗余严重、带宽浪费和网络跳数不可控,成为软件重构的障碍。
区域架构打破了功能绑定的束缚,将车载系统按物理位置划分成若干区域,各区域由区域控制器(Zonal Controller)统一管理周边传感器与执行器。
区域架构有几个核心原则:
◎ 传感器连接逻辑的转变:所有设备按地理位置连接区域控制器,而非依附于特定功能域。摄像头、激光雷达、温度传感器、车窗升降器等不再隶属于“ADAS”或“车身控制”,而是就近连接。
◎ 简化通信路径:区域控制器之间不直接通信,通信主要集中于高性能计算平台(HPC)与区域控制器之间。整个车载以太网呈现“星形”拓扑,HPC作为中央节点,实现从中心辐射的通信组织方式。网络跳数被控制在最多3跳之内,提升了实时性和可预测性。
◎ 接口多样性与低复杂度:区域控制器连接的设备可采用多种总线协议(如CAN、LIN、I2C、10BASE-T1S等),保持向后兼容。同时,这些连接设备应尽可能“傻瓜化”,即具备最基本的传感或控制能力,无需自身处理复杂通信协议,由区域控制器统一调度与翻译。
◎ 控制器角色定义:区域控制器负责本地的网络管理(NM)、服务发现(SD)及电源管理;支持通过空中升级(SOTA)更新软件至双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同时,它们还承担与上层HPC通信的缓冲与协议中继功能,防止大规模传感数据直击HPC导致系统过载。
而HPC的设计则聚焦于高负载计算与低延迟响应,其网络接口需支持多千兆以太网、PCIe总线及可编程转发引擎等。
数据处理方面,引入DMA技术将协议解析从主CPU卸载到网络控制器;支持服务发现、QoS配置等网络管理任务在独立的子处理器上运行,避免主应用受干扰。
通过这种分层分工的硬件协同设计,整个车载系统的计算逻辑、通信行为、电源控制与服务行为可在独立模块中并行进行,实现真正的“软硬解耦”。
总结区域架构的优势,可以归结为三点:
◎ 网络拓扑清晰、结构简洁,便于维护与升级;
◎ 控制器设计标准化,支持可重用与功能复用;
◎ 极大减少线束与ECU数量,提升整车的资源利用率和可靠性。
小结
随着90%以上的车载数据流量由成像系统主导,网络的高带宽与低延迟正成为智能汽车的根基性能力。
服务化设计与区域架构不再是选项,通过微服务定义,OEM可逐步构建一个可控、可复用、可升级的功能体系;通过区域架构与集中计算的融合部署,整车通信逻辑得以简化,计算资源得以合理调度,软件升级得以系统性推进。
原文标题 : 汽车EE架构正从微服务定义到区域化实现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8月14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解析安森美(onsemi)高精度与超低功耗CGM系统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白皮书】精准测量 安全高效——福禄克光伏行业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研讨会】安世汽车车身照明方案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