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太空望远镜谁来接棒 NASA提出四大拟议方案
美国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十年调查》于上月启动,旨在为NASA、美国能源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未来任务确定优先事项,其中关键任务之一是从四个拟议的望远镜项目中挑选一个,做JWST和WFIRST的“接班人”。
“三合一”石墨烯基太赫兹探测器问世
来自俄罗斯、英国、日本、意大利的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探测器。新设备既可充当灵敏的探测器,也可作为工作频率在太赫兹范围的光谱仪使用。
打赢蓝天保卫战 湖南株洲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投用
为全方位打赢蓝天保卫战,12月13日,湖南株洲市3套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和冒黑烟车抓拍系统通过验收投入运行。
新型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研发计划启动 填补国内空白
随着深水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四分量/四维(4C/4D)地震技术、大位移水平井及分支井技术、智能完井技术、各种深水作业平台以及越来越智能化的海底生产系统等,正日益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中。
军运会筹备工作紧锣密鼓 探地雷达助力植绿护绿提速
探地雷达通过向地下发射电磁波,以类似做“B超”“CT”的方式扫描地下管线,可初步判断管线埋深、走向、属性等,以提示施工人员避开地下管线,降低安全风险。
高频超声波:生物“黑科技”的背后推手
近日,天津大学微机电系统团队胡小唐教授、庞慰教授和段学欣教授联手,围绕“高频超声波器件”研究,取得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三项重大突破,被国际一流期刊选为封面文章重点推介,未来有望在生物医药领域推广应用,造福人类健康。
磁控胶囊胃镜可发现浅表性胃肿瘤 检查准确性与电子胃镜高度一致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副院长廖专教授也介绍了由7家中心参与、对350例患者进行的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证实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准确性与电子胃镜高度一致。
AI+显微镜 传统仪器与创新科技的碰撞
人工智能围绕传统行业进行发展是当前的主流方向之一,而今天小编要讲的人工显微镜,就是其在医疗领域的全新发展。日前,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对外宣布,一款将人工智能与显微镜技术相融合的全新人工智能显微镜进入研发测试阶段。
细胞放大镜: 剥开癌细胞的“画皮”
一直以来,科学家苦苦寻找能在早期辨别出这些“潜伏者”的有效方法。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依靠科学仪器对细胞内的分子变化情况进行精准探测,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得出判断结果,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检测手段。
显微镜与人工智能结合,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惊喜?
日前,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对外宣布,一款可以应用于病例分析领域的人工智能显微镜已在研发测试阶段,这项新技术将人工智能和显微镜融合,可助力医生轻松实现自动识别、检测、定量计算和生成报告。
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预计2030年前建成
两卷本的CEPC《概念设计报告》11月14日在北京正式发布。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CEPC指导委员会主席王贻芳院士透露,CEPC预计于“十四五”计划时期开始建设,并于2030年前竣工。
我国“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成功实现自主研制
近日,中国电科38所发布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无损检测设备——“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这是全国首台“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该系统拥有“火眼金睛”般的缺陷检测能力,成像分辨率小于1微米。
燃煤污染物超低排放监测仪器关键技术成功得到应用
近日,“燃煤污染物超低排放监测仪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组开发出系列监测仪器,成功在燃煤电厂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仪器的技术和市场垄断。
我国日冕仪研发关键技术获得历史性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一架70毫米口径日冕仪样机在云南丽江日冕站成功获得日冕图像。这是自主研发日冕仪方面首次获得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已掌握日冕仪的关键技术,为未来顺利实施大日冕仪项目铺平了道路。
海洋二号B卫星发射成功 六大仪器将发挥重要作用
而在此次海洋二号B卫星的发射上,海洋卫星则携带了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校正辐射计、数据收集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6个有效载荷。
智能电能表双控制器的数据管理方法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项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智能电能表双控制器的数据管理方法。该专利由威胜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并于2018年10月9日获得授权公告。
重大仪器专项新型等离子体质谱关键部件研制通过验收
本项目以质谱仪关键部件为突破点,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平台建设,完成了4种等离子体离子源、两种质谱接口以及质谱测控系统和软件系统。这些关键部件的研发成果不仅可以支撑等离子体质谱仪的开发和生产,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相关质谱仪器上。
加强能源资源管理 物联网抄表技术海外应用日益广泛
目前,以NB-IoT、LoRa为代表的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十分适用于抄表领域,下面一起看一下海外哪些国家采用了物联网抄表技术。
基因组序列太深奥?用这套工具能读懂
更为瞩目的是,该团队在实验中建立的一套实验流程和分析软件,可适用于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所有生物,为基因组的解读提供了重要工具。
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关键技术获得重大进展
当前“天琴计划”多项关键技术已获得重大进展,其中包括惯性传感、激光干涉测量、无拖曳控制、卫星平台等多项重大技术,接下来这些技术将陆续进入在轨验证阶段。
资讯订阅
-
种质资源库体建设
2023-02-14
-
土壤取样工具介绍
2023-02-14
-
稻谷穗形粒数考种仪介绍
2023-02-14
-
水果无损测糖仪介绍
2023-02-14
-
气象自动观测站详细介绍
2023-02-14
-
为什么大力发展水肥一体机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