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分子影像探针可实现个性化定制
2019-04-09 08:57
来源:
中国科技网
8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所张宏教授团队,历时12年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T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模块化集成合成系统。
该成果不仅极大拓展了个体化、精准医疗的PET临床应用,也为相关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作为PET和核医学的关键,分子影像探针通过释放放射性核素,在机体内做好生物学标记,为医生和科研人员找到病灶位置,帮助实现对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精神等重大疾病的精准诊治。然而观察特定的生化过程,需要特定的探针。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这类分子影像探针100余种,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这个数量还会增加。
“但现有的分子影像探针合成方式却严重滞后于临床应用和研究的速度。”张宏教授表示,功能单一与合成剂量大是当前分子影像探针合成的主要弊端。
为此,张宏教授率领团队提出了“PET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模块化集成合成系统”这一设计思路,历时12年,利用学科交叉优势,突破了高可靠有机反应微流控芯片的制造工艺等多个技术难题,最终实现成品研发。经过验证,较现有的大型设备,张宏团队的研发成果仅电脑主机大小,在制备时间、溶剂消耗量、设备成本等关键能耗指标上,降低了62%至98%。
“我们开发出了具有不同的微流控芯片反应器,针对不同的分子影像探针制造,通过更换微流控芯片即可实现。”张宏解释道,每一个芯片就像一盘磁带,插上不同的芯片就能获得不同的探针。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直播回顾立即观看>> OFweek 2023(第十二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5月25日立即报名>> 福禄克压力传感器工艺过程中的校准应用
-
8月28日火热报名>> OFweek2023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
-
7月18日预约直播>> 【在线研讨会】ST MEMS传感器的SFLP和ISPU助力低功耗应用
-
8月28-30日火热报名>> OFweek2023(第四届)中国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大会
-
8月28-30日立即报名>> 【线下展会】2023 WAIE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展
-
3 “特斯拉依赖症”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