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难以让投资者“优必选”
本文系深潜atom第740篇原创作品
“潜力股”何时能够被召回现实,兑换想象空间
徐太良丨作者
深潜atom工作室丨编辑
虽贵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但优必选并未赢得资本市场的追捧。
图源:百度
2023年12月29日,优必选登陆港交所,发售价90港元/股。开市后,优必选股价跳水1.83%至88.35港元/股。29日收盘,优必选股价报收90.85港元/股,较发行价微增0.94%,几乎是平收。
投资者之所以谨慎看待优必选,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其身陷亏损的泥潭,过去三年半累计亏损31.60亿元,并且悉心构筑的“消费级人形机器人”故事尚不具备想象力,目前严重依赖难以实现规模化的B端业务。
考虑到优必选的研发、销售费用异常高昂,如果不能尽快实现规模效益,平衡上游高昂的成本,接下来资本市场或许会持续看衰优必选。
市场前景可期,诸多科技公司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
尽管被资本市场谨慎看待,但不可否认的是,优必选瞄准的人形机器人赛道确实极具商业前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上游产业链技术逐步成熟,机器人的商业前景越发宽广。
对此,光锥智能发布研报称,在可见的未来,机器人会“将第一二三产业的劳动人口从低级劳动中大比例释放和替代,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全球GDP继续百倍增长。”
波士顿咨询披露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3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2600亿美元,其中仿生机器人催生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1700亿美元。
图源:Tesla
事实上,在马斯克看来,未来特斯拉的核心价值并不体现在电动车,而来自于人形机器人。2023年5月举办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对外表示,“特斯拉大部分的长期价值最终将来自 Optimus”。
据马斯克测算,如果未来人形机器人与人的比例可以达到2:1左右,那么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量可能是100亿乃至200亿个,规模远超电动汽车。
为使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下个时代占据有利位置,有关部门频频颁布相关政策,鼓励相关产业发展。
比如,2023年10月,有关部门披露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确立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我国要在“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培育2-3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图源:小米
一方面,市场前景可期,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十分鼓励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诸多科技公司都已开始布局相关业务。比如,2022年8月,小米推出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2023年3月,追觅科技推出通用人形机器人;2023年10月,小鹏推出自研的人形态双足机器人PX5。
因早在十年前就切入了人形机器人赛道,多年持续深耕机器人相关技术,积累了深厚的技术资源,随着人形机器人赛道爆火,优必选吸引了诸多资方的关注。
招股书显示,2013年以来,优必选完成多轮融资,总融资规模超50亿元,投资者不乏腾讯、启明创投、鼎晖投资等一线资方。
严重依赖B端客户,优必选难解亏损难题
诸多投资机构之所以选择押注优必选,显然是因为看到了人像机器人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希望后者的人像机器人产品可以像现如今的电动车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进而创造不菲的商业收益。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优必选的主营业务和人像机器人相去甚远,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家面向B端客户的定制机器人服务商。
招股书显示,优必选目前拥有企业级智能服务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其他三大块。
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来自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的营收分别为0.68亿元、1.32亿元以及0.85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8.3%、13.1%以及32.6%。
针对消费级人形机器人接下来的发展,2020年7月,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表示,“要真正进入家庭服务,我觉得至少还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图源:优必选招股书
与消费级业务规模有限形成截然反差,优必选的企业级智能服务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规模十分可观,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7.42亿元、8.63亿元以及1.75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90.9%、85.5%以及66.9%,是公司重要的营收支柱。
据了解,优必选的企业级智能服务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比如,在教育行业,优必选就为学校等机构定制智能机器人硬件、软件和RaaS服务,以及人工智能教程教材、机器人教学包、多媒体设备、 编程软件等相关硬件,以适应中小学及高等院校STEAM教育。
这种贴身服务的模式,虽然可以俘获一些拥有刚性需求的客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优必选的成本。
图源:优必选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58亿元、3.61亿元与1.9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43.82%、35.81%及72.8%;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3.26亿元、3.98亿元与1.7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39.9%、39.48%和68.2%。
此外,为了保持对下游客户的吸引力,优必选还需要不断深挖技术,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17亿元、4.28亿元以及2.24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3.28%、42.46%以及85.82%。
针对上述数据,优必选在招股书中坦率地表示“开发新产品以获取市场份额的研发开支、推广我们的品牌及产品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以及支持我们运营的一般及行政开支均较为高昂。”
费用如此高昂的背景下,如果优必选可以基于现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更大规模俘获B端客户,那么也可能创造利润,然而,B端定制业务存在的狭义需求碎片、服务周期长、更新换代慢等问题,决定了优必选很难实现规模化。
图源:优必选招股书
以教育机器人业务为例,2022年末,优必选相关产品销量仅为2.2万台,对比2020年的12.8万台,下跌82.81%。与此同时,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的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仅为35.2%,相较2022年的56.1%,下滑20.9个百分点。
显然,由于教育机器人设备更新节奏慢,随着少数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优必选的定制化产品越发难以拓宽市场,因而需要承担更多的成本,利润空间正逐步收窄。
反映到财报,优必选自然身陷亏损的泥潭无法自拔。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营收分别为7.40亿、8.17亿、10.08亿以及2.61亿元;亏损分别为7.07亿、9.18亿、9.87亿以及5.48亿元,三年半时间,累计亏损31.60亿元。
C端产品鸡肋感十足,优必选难以打开想象空间
事实上,优必选遇到的持续亏损问题,并不是个例,目前大部分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消费级产品都难以打开市场,生存状况不佳。
图源:波士顿动力
以波士顿动力为例,其成立于1992年,过去三十年,一直致力于探索人形机器人技术,曾推出大型机器狗Big Dog、全世界跑步最快的腿式机器人Cheetah、可自由跳跃旋转的Wildcat等产品,是目前行业公认的标杆性企业。
虽然技术实力十分雄厚,然而由于身陷亏损泥潭,波士顿动力在最近七年内三度易主,最新估值仅为11 亿美元,较高峰跌去约60%。
优必选、波士顿动力等头部企业均难以回正现金流,确实与前文提到的B端业务难以实现规模化有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类似电动车服务大众消费者,这些企业持续亏损,更多程度其实与难以撬开C端市场有关。
与电动车产业链高度成熟,部分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终端产品售价低廉形成截然反差,优必选的消费级人形机器人价格异常高昂。
2018年,优必选推出了中国首款商业化的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 Walker。目前该产品的平均售价约为598.8万元。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分别售出台、8台以及1台Walker1,相关营收分别为880万元、4870万元以及230万元,聊胜于无。
对于消费者来说,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异常高昂确实是不选购此类产品的首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此类产品的应用场景有限,十分鸡肋。
招股书显示,Walker X可以在杂地形平稳行走,甚至可以操控冰箱、咖啡机、吸尘器等家电,确实极度科幻,但矛盾的是,普通消费者花费相对更少的成本,雇佣一个保姆,其实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完全没有理由斥资几百万选购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
总而言之,单纯从技术发展趋势的维度来看,持续深耕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优必选确实是一只“潜力股”。
但投资者投资企业不止关注市场前景,更关注企业现有的基本盘。因B端难以实现规模化,C端产品成本较高,难以说服消费者买单,优必选其实陷入了两难的困局。由此来看,如果接下来不能在B端或C端市场探索到良性的商业模式,那么资本市场或许还是继续看衰优必选。
原文标题 :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难以让投资者“优必选”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产品试用】RSE30/60在线红外热像仪免费试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深圳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3 科沃斯悬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