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茅”市值较高点蒸发4000亿,海康威视下调目标压力难抗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在资本市场中,海康威视(002415. SZ)曾因较为强劲的业绩表现被冠以“安防茅”的称号。
自2010年上市至2021年,海康威视净利润由10.52亿元增至16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64%。期间,海康威视总市值由400亿元左右一度涨超6400亿元。
出色的业绩,也曾经让海康威视成为公募基金增持榜的榜首。Wind数据显示,在2022年9月末巅峰时期,海康威视的股东户数高达53.80万户,彼时的海康威视用各项指标诠释了什么是“安防茅”。
直至2022年,海康威视业绩突遭大变脸,当年净利润同比下跌23.65%至128.3亿元,是上市12年首次利润负增长。也是在这一年,海康威视持续多年的双位数营收增长一去不复返,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
随着业绩的变化,海康威视的股东户数也开始锐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共有股东户数约33.71万户,较巅峰时期减少20万户。
同样呈现跳水的还有海康威视的股价。截至2024年8月20日,海康威视报收26.44元/股,总市值2441亿元,较2021年初的历史高点市值蒸发约4000亿元。
海康威视身上的压力远不止此。
多重原因下取消股权激励?
海康威视近期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8%至412.09亿元,同期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5.13%至50.64亿元。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扣非净利润则同比增长4.11%至52.43亿元,似乎是一个恢复利润增长的信号。
结合一季度业绩表现,海康威视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8%至178.18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增加5.78%至19.16亿元,扣费净利润同比增长13.27%至17.60亿元。
以此计算,海康威视在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10.75%,扣非净利润基本与上一年持平,拖累上半年整体利润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国有企业,海康威视每年都有稳定的政府补助。2024年上半年公司获得政府补助2.98亿元,但由于当期公司因取消、修改股权激励计划一次性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约4.71 亿元,因此可作为利润调节的非经常损益在上半年还亏损1.79亿元。
据了解,在2021年海康威视曾宣布一项近万人规模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为29.71元/股,但面对如今跌跌不休的股价,以及不及预期的业绩表现,公司最终决定终止实施该项股权激励。
安防龙头的压力难抗
回到业务层面,海康威视的安防主业主要聚焦ToG、ToB模式,服务对象包括政府、中小企业、企事业单位等群体,而能否提振三大事业群的表现,直接与宏观政策的变化挂钩。
2024年上半年,海康威视面向政府端的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业务同比下降9.25%至56.93亿元,是三大事业群中唯一呈现下滑的业务。
结合历史数据,海康威视PBG业务的营收规模由巅峰时期2021年的191.61亿元降至2023年的153.54亿元,营收占比由23.53%降至17.19%,2024年上半年占比进一步缩窄至13.81%。而在2018年,海康威视曾有45.76%营收由PBG业务贡献。
有分析表示,过去政府订单主要驱动是“雪亮工程”、“平安城市”、“天网工程”等项目,近些年随着这些工程完工收官,行业达峰之后自然就带来瓶颈期。外加地方财政自身吃紧,近些年安防领域的政府投入明显减少。
近些年,海康威视有意识地将企事业事业群(EBG)培育成下一个营收大头,2024年上半年EBG业务营收规模已达74.89亿元,同时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业务达57.89亿元,均超过PBG业务规模。
可惜两大事业群业务营收增速都不算突出,近两年基本维持在个位数增长,上半年EBG、SMBG分别同比增长7.05%、0.64%。
更加艰难的是,国内安防市场或已到天花板,而海外扩张亦是困难重重。
由于主营涉及“安防”这一敏感领域,自2019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中国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之中。随后在2021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又因《安全设备法案》禁止授权新设备销售。
在遭遇美国多年制裁后,2024年4月,同处于安防赛道的大华股份(002236.SZ)难抗压力,宣布出售其美国全资子公司的全部股分,意味着大华股份将撤出美国市场,也为海康威视的出海之路笼罩一层阴影。
或是因为增长的双重困难,海康威视在近期下调了2024年的业绩目标。
2024年一季报时,海康威视曾对2024年业绩做出“全年归母净利润达到160亿-170亿元,增速区间在13.5%-20%”预测。
但半年报发布后,海康威视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结合目前外部大环境的考虑,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的预期暂定以140亿元为底线。
但即便下调业绩目标,也还意味着海康威视下半年净利润需恢复正向增长,且增速不能低于1.89%,需要做到基本与2023年持平。
事实上,目前海康威视在安防领域的龙头地位无明显变化,只是竞争优势不及过往。
自2016年,海康威视超越霍尼韦尔成为全球安全行业的销售冠军后,便一直蝉联榜首至今。2023《全球智能视频监控市场报告》显示,海康威视在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份额达到25.9%,虽仍保持着全球第一的位置,但较2020年53.5%的市占率相比,海康威视的龙头优势明显削弱。
拓展资本版图反哺海康?
财务数据出现大幅波动前,海康威视已开始通过分拆子公司上市来优化资本结构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早在2021年,海康威视便计划向智能物联转型,将自身定位为“智能物联AIoT”,致力于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目前,海康威视的现有业务已经远远超出“安防”范畴,已由摄像头为主的硬件产品转为系统方案的提供商。
据介绍,海康威视如今已孵化出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微影等8大创新业务,覆盖智能家居、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红外热成像、汽车电子、智慧存储、智慧消防、智慧安检、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
目前,创新业务已成为海康威视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创新业务同比增长26.13%至103.28亿元,远高于总营收增速。
其中,萤石网络脱身于海康威视,与海康威视主要服务G端B端用户不同,萤石网络的产品主要面对C端消费者的市场,定位是智能家居龙头。2022年12月,萤石网络已成功分拆独立上市至科创板。
除自上市以来一直被外界诟病的独立性问题,头顶“智能家居”帽子的萤石网络,一直过度依赖智能家居摄像机这个传统单品而被质疑其智能属性。
2024年上半年,其智能家居摄像机业务收入14.44亿元,营收占比为56.25%。同时,萤石网络的智能锁、扫地机等产品并未掀起太多水花。
相比之下,萤石网络的物联网云平台业务营收贡献仅1成左右。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前有海尔、美的为代表的老牌家电品牌,后有华为、小米、苹果等智能生态运营商。相比之下,脱身于安防产品的萤石网络竞争优势并不算明显。
此外,还有海康机器在IPO排队中。
自2023年3月,海康机器人IPO申请获得受理,至今已耗时一年有余。据深交所最新披露,自2024年3月海康机器人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过有效期后,海康机器人已于6月29日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
海康机器人同样存在过度依赖海康威视的问题,且关联交易公允性受质疑。除此之外,海康机器人还面临经营活动现金流多次为负、负债率高企等诸多运营挑战。
海康威视管理层曾表示,未来在条件成熟时还会有创新业务子公司IPO,比如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盈利达到一定规模。只不过,标的数量并非没有限制。
在资本市场,龙头企业分拆业务上市,打造一个多层次的资本版图本无可厚非。多板块之间互相协同,有利于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进而提振股价和市值。
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分拆出来的子公司规模小,业务单一,“母公司依赖症”难以消退,市场和环境的变动都极易影响企业的业绩、股价,这也会牵连母公司以及关联公司。
仅从海康威视分拆出来的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来看,这些子公司实难快速在市场占领一片天地,更遑论反哺海康威视。
近期,海康威视发生工商变更,陈宗年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原总经理胡扬忠接任,新增徐鹏为总经理,同时多位主要人员也发生变更。
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董秘黄方红表示,董事会换届及管理层调整主要是考虑年轻化的方向,“经过这次调整,海康的管理团队中60后的高管就全部退出了”。
面对不断变革的消费市场,决策层的思维方式也正做出调整。这或也是一个信号,海康威视正积极求变。只是,更加年轻化的管理层,未来能否为海康威视带来新鲜的血液,重新带领公司实现健康稳定的业绩增长,时间会给出答案。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原文标题 : “安防茅”市值较高点蒸发4000亿,海康威视下调目标压力难抗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产品试用】RSE30/60在线红外热像仪免费试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深圳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2 科沃斯悬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