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在欧洲汽车产业:走向开放与协调共建
芝能智芯出品
欧洲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转变。在软件定义汽车(SDV)、电动化和高阶自动驾驶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以封闭架构为核心的汽车电子体系正被逐步替代。
RISC-V,以其开放、可定制、可扩展的特性,正在成为下一代汽车计算架构的重要支柱。从全球产业趋势到欧洲政策导向,从生态系统培育到标准化挑战,这一开源指令集架构的兴起不仅关乎技术选择,更触及软件控制权、供应链韧性与区域技术主权的核心议题。
我们从RISC-V在欧洲汽车行业中的技术价值与产业落地两方面出发,梳理其在推动系统开放、功能安全、平台标准化等方面的路径演进,解析各方如何在开放与控制之间建立可持续的合作格局。
Part 1
系统架构变革
与开放战略的逻辑演进
传统汽车架构基于大量离散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构建,每个控制器多绑定特定硬件与软件功能,开发周期长、更新缓慢,且缺乏灵活性。
随着车辆从以硬件为中心向以软件为中心演进,整车功能越来越依赖于计算资源与软件堆栈的融合部署,这种软硬件解耦和集中式架构要求更灵活、可定制的芯片支持能力。RISC-V 的开放性正好匹配了这种新架构下的核心需求。
RISC-V欧洲峰会中,汽车行业的关注集中在两个关键词上:开放与控制。开放指向的是架构本身的可访问性、透明性与灵活性,而控制则代表主机厂与一级供应商在软硬件选型过程中的主导权。
面对软件持续演进对硬件接口、平台封装和安全一致性的挑战,传统的封闭处理器架构越来越难以支持SDV的快速开发与部署周期。
英飞凌在会上强调,其对RISC-V的转向是“塑造开放标准平台”的战略选择,这一转变发生在三年前,并已从概念进入产品开发阶段。其AURIX微控制器将成为RISC-V在汽车中落地的关键支点,标志着该公司传统TriCore架构的发展即将止步。
对于OEM而言,这样的平台转型不仅能打破供应商锁定,也有利于加强自身对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
Quintauris联盟的组建进一步强化了行业对标准化的需求,致力于构建统一的RISC-V汽车规范(如RT-Europa),推动供应链中IP厂商、工具链开发商、系统集成商之间在功能、安全与验证体系上的协同。
联盟背后的驱动力在于,汽车电子架构正逐步走向以平台为中心的开发模式,不同部件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化”需在统一的基础架构上实现可调适性,而这必须建立在开放指令集基础之上。
汽车与工业边界的模糊化加剧了对通用计算架构的需求。如果一个处理器足够快、够安全并能满足汽车需求,那么它也适用于工业控制。以功能为中心而非行业为中心的设计逻辑使得RISC-V在多个垂直场景间共享开发资源成为可能,进一步放大其在跨行业平台化部署中的价值。
Part 2
安全合规、生态构建
与商业模式的现实博弈
RISC-V架构在灵活性与平台控制力上具备优势,但面向汽车领域落地时,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的合规性问题不容回避。
当前,汽车行业对软硬件平台的认证门槛极高,ISO 26262、ISO 21434等安全标准要求构建完整的设计、验证与审查链路。在这样的高标准体系中,IP核提供商必须证明其内核在功能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性上的一致性。
标准不强制要求认证,但拥有认证的IP内核对客户而言代表“可信度”与“质量保障”。
这对以保守著称的汽车产业尤为关键,因为在封闭环境中进行验证与部署,虽然耗时更长,却有利于维护稳定的开发流程和产品可控性,若RISC-V要成为主流计算架构,整个生态需共同承担起验证与合规的责任。
同时,合规成本也是产业实现持续增长的核心矛盾,认证、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背后往往是巨大的财务投入,而芯片厂与IP供应商普遍面临开发周期与盈利周期错配的问题。
在汽车领域,5至10年的量产周期往往意味着IP厂商在多年内都无法获得回报。这一现实催生了对新型商业模式的需求,即通过行业合作分摊认证成本,以保证多个厂商能持续投入,而不是让市场逐步集中于少数巨头。
标准化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在运行多个操作系统或服务的复杂片上系统中,应尽快实现“区域隔离”的标准化机制。
这类技术已存在于特定硬件平台中,但尚未形成跨厂商通用标准。而RISC-V社群通过开放协作建立统一接口,既能推动芯片间的可重用性,也有助于后期认证体系的简化。
在生态协同方面,RISC-V 的开放特性正是其生态建设的最大优势。
在一个透明的开发环境中,知识得以快速传播,验证工具与开发方法也能被不同团队共享。与封闭系统相比,开放体系中验证流程的可探索性更高,也能更早发现系统级问题,降低最终部署风险。
RISC-V 在欧洲汽车产业中的崛起不仅是一次架构替代,更承载着地区技术自主与产业结构重构的深层意涵。
英飞凌、Codasip、恩智浦等企业正在通过RISC-V推动计算平台的标准化与开放化,在技术层面打破长期以来由封闭处理器生态所主导的被动局面。
政策层面,《芯片法案》与“地平线欧洲”等计划为RISC-V在汽车与工业领域的扩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后盾。
RT-Europa、DARE计划、Rigoletto项目等多项资助正在通过资金支持推动本地IP供应商、芯片设计商、工具链开发者形成系统性的协同网络。
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策略,使RISC-V不仅在技术层面获得突破,更具备了产业生态培育的可持续基础。
欧洲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相较于成熟架构,RISC-V的开发工具、软件堆栈、认证流程仍在完善中,行业参与者需在短期内解决标准化与合规性所带来的额外开销。
此外,中国在SDV芯片产能与部署数量上已走在前列,RISC-V如何在全球市场建立统一接口标准并兼容多国法规体系,也将成为其能否实现全球主导权的关键节点。
小结
RISC-V在欧洲汽车产业的推广不会是一场技术主导的变革,而是一场政策、企业、开发者之间长期协作的共建工程。
开放标准本身并不自动带来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唯有在标准化框架下的持续演进和协同开发,才能真正支撑起下一代汽车电子平台的未来形态。欧洲若能在这一过程中把握节奏,将有可能在后摩尔时代的系统架构竞争中夺回部分话语权,并在全球汽车智能化演进中重塑自身的产业地位。
原文标题 : RISC-V在欧洲汽车产业:走向开放与协调共建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6月20日立即下载>> 【白皮书】精准测量 安全高效——福禄克光伏行业解决方案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白皮书】精确和高效地表征3000V/20A功率器件应用指南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