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国产CT替代浪潮汹涌而来!

2023-04-24 14:08
诗与星空
关注

文:诗与星空(ID: SingingUnderStars)?

开门见山的说,星空君认为,在自主可控领域,有三个赛道是黄金赛道:一是芯片;二是信创;三是高端医疗装备。

至于新能源,已经是牛夫人了。?

芯片赛道,由于最核心的光刻机还未彻底解决,所以还会有资本蜂拥而至,至少还有五年的黄金期;

信创赛道,大规模的软硬件替代刚刚兴起,尤其是金融和电信巨头信创替代的成功,让上下都有了全面推进的信心;

高端医疗装备赛道,被很多人忽视了,这也是一个庞大市场空间的赛道。

为了应对老龄化人口的进展,中国未来的目标可能是到社区医院都有CT,到边远县城医院都有手术机器人(无明文表述,是星空君根据各文件总结出的结论,个人不对此言论负责)。

越来越多的社区医院开始采购CT机,而采购标准里都有一条:国产(国际巨头在中国生产的也算)。

这给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企业巨大的成长机会,也许你会说,你看迈瑞医疗已经飞了很久了。但星空君觉得,不要只看个别公司,这个市场空间极其庞大,完全容得下大中小玩家。

很多中小医疗设备厂商,尤其是核心环节自主可控的CT机厂商,特别值得关注。

比如,赛诺威盛。

01

赛诺威盛的核心技术?

公司董事长付诗农先生曾在航天二院206研究所担任工程师,后加入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从事CT、影像医疗相关工作。

2012年,赛诺威盛成立。2023年,公司在科创板申请IPO。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招股书尚未更新2022年年报,从三季报推测,公司营收规模大概率超过上年同期。

但是公司2019年以来持续亏损,且短期没有扭亏为盈的迹象。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近期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比较高,虽然毛利率在30%左右,仍无法覆盖费用。

除了GE、飞利浦等国际巨头在中国设厂外,联影、东软等国产CT厂商的产品已经非常接近国际水准。

在这些巨头面前,赛诺威盛靠什么立足呢?

两点。

一是核心配件探测器做到了自研。探测器作为将 X 光光子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组件,是 CT 影像链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优劣对最终图像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公司在探测器技术方面突破国际知名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现已完成多款自主探测器模块的定制化开发工作,自主研发的背照式探测器模块可四向拼接,实现探测器排数的灵活增减;专利微晶一体化探测器,将传统探测器中 X 光到数字信号转换过程结构集成到小于 5mm 的空间内,缩短信号路径进而将噪声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二是公司的软件产品实力强劲。公司 CT 设备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和高级应用,借助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实现信息快速共享,弥补当前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实现诊断、治疗、 智能辅助等功能的有机结合。

CT核心配件不比光刻机,中国企业一点点攻克没有太大难度,甚至GE、飞利浦为了接到中国的订单,在去在中国的子公司生产核心配件。而医疗影像行业的上云,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弯道超车机会。

2020年的时候,阿里达摩院依托阿里云推出的AI快速辅助诊断软件,准确率高达97以上,可以说超越了大部分普通医师。传统的洗片子、大夫人工看片子的时代,正在迅速的被AI云端看片子取代,而医疗云的高速发展,让中国的医疗影像企业和国外巨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甚至还领先一点点)。

02

差异化竞争

公司成立于 2012 年,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资金实力、团队规模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 GE 医疗、飞利浦医疗、西门子医疗等知名跨国公司及联影医疗、东软医疗等国内一线品牌相比存在差距。

公司选择了比较务实的定位:差异化竞争。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及行业判断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稳扎稳打推出多款差异化 CT 产品,尽可能的缩小与国内一线品牌差距并确立自身市场地位。

从全国销量情况看,赛诺威盛份额占比很小,但是这个市场越来越大。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采购资金预算较低,公司的中低端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低端CT设备平均价格仅在110万左右,远低于国际大品牌,甚至和国产联影相比,也有较大的价格差距。

03

规模扩张,资金缺乏

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借款连年增加。

2022年三季报中,短期借款超过5100万,但没有长期借款。

星空君曾在《财技》等书中介绍,账面只有大额短期借款却没有长期借款的企业是需要警惕的。

原因可能是公司缺乏有价值的可抵押的资产,难以从银行贷到长期借款。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诗与星空

公司账面只有1000多万固定资产,很显然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这也导致公司扩张乏力,上市融资是比较好的一条路。

只不过,星空君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产生了疑问,同行联影医疗的固定资产超过20亿,尽管二者经营规模不同,但仅有1000万的固定资产是很难说得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不可能只值1000万吧?

在生产模式介绍部分,招股书称,公司采取以订单需求并结合销售预测驱动的生产模式。CT 设备生产所用核心零部件的图纸、技术参数在自主设计完成后, 通过定制化采购的方式向供应商采购,其后公司按照自身的工艺控制流程进行整机装配、软硬件系统集成、整机系统调试及成品检验等。公司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生产体系,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持续进行质量检测,在重要组件组装等关键环节设置质量检验工作,并在整机组装完成后进一步质量检验。

结合公司的生产流程,莫非是在客户的厂房进行组装?

-?END?-

免责声明:本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分析研究;诗与星空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诗与星空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章内容为诗与星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国产CT替代浪潮汹涌而来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仪器仪表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