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魔剪”有了脱靶突变检测系统
据英国《自然》杂志12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基因编辑学研究,欧洲与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称:针对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的全基因组脱靶效应的高效检测系统,在小鼠身上完成了测试。该研究成果将促进基因组编辑从研究到临床的转化。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有“基因魔剪”之称,被认为是人类医学史上具有巨大潜力的创新技术,但只有在完全识别并消除额外的非目标(脱靶)突变时,这项技术才能真正实现临床应用。
所谓脱靶突变,指的是CRISPR-Cas9复合物附着在基因组的多位点上,并切割了错误的DNA片段。检测这种突变的系统必须在体外以及整个生物体内都进行测试。
此次,美国麻省总医院以及瑞典阿斯利康公司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灵敏度较高的“体内脱靶验证”(verification of in vivo off-targets,简称VIVO)系统,可以检测CRISPR-Cas9在生物体中的脱靶突变。VIVO系统会事先识别出潜在的脱靶位点,在基因组编辑后再确认这些位点中是否有位点发生了改变。研究团队在小鼠肝脏中检测了该系统的准确度,方法是设计出靶向小鼠体内Pcsk9基因的多种向导RNA(gRNA),包括混杂性(可以靶向多位点)的gRNA和特异性更高的gRNA。
结果证实,VIVO系统不仅能检测到混杂性gRNA诱导的数十种脱靶突变(包括发生率仅为0.13%的突变),而且正确设计的gRNA并不会带来任何可检测到的脱靶突变。
研究人员认为,VIVO系统为定义基因组编辑在实际应用中的脱靶效应设立了重要标准,并证实了设计出特异性极高的gRNA的重要性。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即日-2025.8.1立即下载>> 《2024智能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上直播】技术赋能,创新引领 - NX 助力电池储能企业高效创新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电动汽车功率半导体技术趋势变化带来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