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效应是什么?其原理又是什么?
压电效应的原理是,如果对压电材料施加压力,它便会产生电位差(称之为正压电效应),反之施加电压,则产生机械应力(称为逆压电效应)。也就是说,压电陶瓷具有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和逆转换的功能,这种相互对应的关系非常有意思。
正压电效应
当压电材料受到某个固定方向外力的作用时,内部就产生电极化现象,同时在某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撤去后,材料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当外力作用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材料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压电式传感器大多是利用正压电效应制成的。
逆压电效应
当对压电材料施加电场时,材料的某些方向会出现机械形变的现象,并且其形变量与外电场强度成正比,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用逆压电效应制造的设备可用于超声工程和微运动领域。
压电材料外部施加力F的产出计算
外部施加力下压电材料产生的电荷Q或者电压V就是正压电效应的应用。通用常数比例变化(如压电常数d33和Cd大小的变化)施加全部外部作用下,压电陶瓷会对应产生电荷量Q。
Q=Cd×V=F×d33
此时输出电压V可由压电材料元件的压电常数g33、厚度t、截面积A的关系表达出来,具体见下公式:
V=F×d33/Cd=F×g33×t/A
举例:压电陶瓷截面积A=10×10mm2,厚度t=1mm,g33=26.5×10-3vm/N。当力F=10N时,得到输出电压V=2.65V。
压电材料外部施加电压V的产出计算
外部施加电压压电材料产生形变就是逆压电效应的应用。在应用实例中,压电材料可以在直流或低频交流电下运行。此时,无负荷的电位移U和施加电压V有下列关系:
U=V×d33
V:施加电压
d33:压电常数
举例:压电陶瓷d33=635×10-12 m/V,施加电压150V,位移U=95.25nm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8月28日火热报名>> OFweek2023中国工业自动化及数字化行业年度评选
-
7月18日预约直播>> 【在线研讨会】ST MEMS传感器的SFLP和ISPU助力低功耗应用
-
8月28-30日火热报名>> OFweek2023(第四届)中国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大会
-
8月28-30日立即报名>> 【线下展会】2023 WAIE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福禄克压力传感器工艺过程中的校准应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OFweek 2023(第十二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