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22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关键词

声明:本文为火石创造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公众号等转载需经授权。

不平凡的2022年已成过往,崭新的2023年如期而至。

回首2022年,作为产业人有太多值得铭记,一个个感动的瞬间历历在目,一份份欢欣鼓舞的捷报纷至沓来,一件件激动人心的成就永载史册。

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新一代8英寸碳化硅晶片产品发布;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迈入大众应用新阶段;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中国超算“天河一号”成为首台千万亿次超算;“墨子号”实现1200千米地表量子态远程传输,我国成功实现全能干细胞的体外定向诱导及其稳定培养……

2022年,受疫情、俄乌冲突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跌宕前行,对中国而言,是新经济浪潮曲折涌动的一年,是产业治理谋深谋细谋实的一年,是未来产业布局孕育萌生的一年。作为产业人,我们在不确定性中的坚持与探索,心定远方。

纵观2022年,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走深向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机迸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驶向深水区,总结下来,有五大关键词。

一是集群化

产业集群是中国制造的骨骼,它的形态决定了中国制造的模样,这是中国工业最大的国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形成783个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统筹推动全系统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制造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推动我国制造业区域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目前,重点培育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近10万亿元,集聚了规上企业2.5万家,集聚了近100家单项冠军企业、上千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5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在重点集群布局建设。

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一种高级生产关系。无论规模大小,它都要将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集中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如高温熔炼,形成了一种极致价值网。比如,在浙江台州温岭机电市场,加工一套零部件为4000元。而这4000元,居然有8道工序,靠八家企业来完成加工。每家平均500元的订单依然能够挣钱。这种蚂蚁分食的逻辑,放在产业集群特有的价值网之外是很难想象的。或许每个企业只分到了一点点利润,但只要这张网在持续伸张,那么每个企业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生命力状态。不用依靠肥沃的土地,就像峭壁缝隙上的树苗,点滴露水就足够了。这些雨水和养分,构成了一个产业集群的知识浓度。它一方面会扩散,带动产业链的联动发展;另一方面也会自我进化,从制造知识,走向用户知识。

过去一年来,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集聚了超过53%的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作用更加凸显,中部六省聚焦工程机械、智能语音等领域,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地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2年以来,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6.7%,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7.84%上升为19.21%,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东北地区产业升级取得新进展,大型电站成套机组、大型压力容器等大国重器不断涌现……

京津冀三地产业转型升级和转移对接取得重要进展,雄安新区建设大踏步推进,全年实施重大项目100多个,投资超2000亿元;长三角制造业一体化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贡献了全国1/4的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带动作用更加突显;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3.7%,拥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5.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国家层面,工信部着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引导石化、船舶、航空等重点产业优化布局。有序引导和规范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发展秩序。统筹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引导各地差异化协同发展。推动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名园建设,支持创建6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区,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8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积极引导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我国将持续引导优质要素资源向集群高效集聚,打造“产业+科技+金融+人才”高水平循环的集群发展生态,提升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竞争力、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是链条化

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或服务的整个关联关系的集合,是产业各个环节之间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链条式的价值关联关系形态,反映了跟市场主体相关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全要素的生产资源的全局配置情况。

“链长制”是指在一条产业链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链主”,以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挂帅担任产业链“链长”,通过充分发挥党政一把手集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提升区域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工作机制。而如今,“链长制”已成为各地产业治理的重要抓手。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链长制不断迭代进化,经过了1.0到3.0的演变。比如,在治理领域方面,产业链范围由原来的二产拓展到种业、物流、文创等一产、三产领域;在工作内容方面,由侧重于招商引资延伸到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平台运营、资本运作,人才招引等方面;在工作机制方面,多地提出供需链、价值链、技术链、要素链、服务链 “五链融合”。

图1“链长制”的进化过程

浙江省是最早在全省开发区推行“链长制”的省份,2019年8月,印发《关于开展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进一步推进开发区创新提升工作的意见》。浙江提出,各个开发区聚焦产业链,通过做好一个产业链发展规划、一套产业链发展支持政策、一个产业链发展空间平台、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个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一支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一名产业链发展指导专员、一个产业链发展分工责任机制、一个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等“九个一”机制,巩固、增强、创新、提升产业链。

比如浙江台州黄岩,在全球产业链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和“疫情”冲击的双重考验中,以模具产业为试点,率先落实“链长制”,避免了“缺个零件,停一条生产线”的窘境,为产业链稳定保驾护航。黄岩通过实施数字化设计提升、智能化技术改造、“千企上云”、数字化园区建设四大行动,大力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分批、分时、分梯队开展企业培育工作,制定并实施“一对一”定制培育计划,重点培育一批产值超十亿企业,支持有条件企业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眼下,黄岩正积极探索“九个一”工作机制,通过做好一个产业链发展规划、一套产业链发展支持政策、一个产业链发展空间平台、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个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一支产业链专业招商队伍、一名产业链发展指导专员、一个产业链发展分工责任机制、一个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拓展产业链发展方向,抢占价值链制高点、技术制高点、市场制高点和人才制高点。

又比如,江苏盐城下辖的建湖县,以“链式”思维构建产业保障机制,以“链式”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以“链式”路径擘画产业发展图谱。围绕“一体化、一盘棋、一张网”目标,推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始终坚持产业强县发展不动摇,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坚决筑牢现代化建设的产业根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建湖县依托现有的高端装备、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突出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集成电路、光电显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石油机械等6条产业链,全力打造具有鲜明标识的建湖制造地标产业集群。

在中国大地上,无数个“黄岩”“建湖”的产业故事正在大江南北上演,一些小城通过“链长制”谱写着一个个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华美篇章。坚持有链强链、无链建链、短链延链,打造纵向协同的产业链集群,实现产业链从“零散”到“链式”突破、从“链式”向“集群”拓展。

三是一体化

一体化是城市群发展的高级阶段。经过了多年全球化的演变,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国家间的经济竞合逐渐被城市圈/群之间的经济竞合所替代。未来将是长三角大都市圈与东京大都市圈、纽约大都市圈、伦敦大都市圈间的竞合。超大城市区域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将成为国家经济产业实力的象征,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穿起了一个个城市及区域,这些城市及区域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腾挪空间和竞争位势。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间产业发展不尽均衡,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圈/群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合的趋势已经日渐端倪。

以长三角为例。长三角制造业发达、人才集聚、科教优势显著,产业链供应链协作紧密,相互依存度较高,产业链互为支撑、互补发展的潜力巨大,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融合发展的空间广阔。沪苏浙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服务全国的产业链供应链。

沪苏浙皖工信主管部门建立不定期会商交流机制,加强制造业产业政策交流。依托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共同推动形成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现代治理体系。今年上半年,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一度因疫情受到严重冲击,安徽省经信厅向包括长三角区域在内的多省市发函,协调解决整车企业零部件物流不畅、供应短缺等问题,指导企业办理与疫情发生地区往来通行证25张,办理全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平台上涉及我省问题清单80余个,协调有关零部件企业复工复产复运。沪苏浙皖行业主管部门还签署了长三角汽车产业链联保联供合作框架协议,为进一步做好汽车产业链企业稳产服务保障提供支撑。

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沪苏浙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业链联盟,深化研发攻关、市场开拓、技术标准、人才培养、权益保护等方面合作。以科大讯飞担任首届理事长单位的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为例,该联盟去年发起“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杰出人物”“长三角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场景”等评选活动,表彰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应用案例,通过打造示范样板,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

合力补链固链强链,共筑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高地。今年4月,沪苏浙皖工信主管部门共同商定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将从贯彻落实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支持四大产业链联盟深化交流合作、完善提升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和产业链供应链重大问题协调互助机制、促进重大技术装备一体化发展等13个方面继续发力。以促进重大技术装备一体化发展为例,根据工信部统一部署,开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重大技术装备协同发展工作,以航空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为重点领域,推进集群建设、创新提升、品牌培育和开发合作,探索长三角首台套装备互认支持政策。随着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的深入实施,长三角产业协同将持续深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将取得更大进展。

长三角一体化是中国区域经济重构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大都市圈正在通过“组团”的方式进入新的增长周期,随着城镇化进入下半场,我国将进入城市的世纪,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少子化、老龄化等更为严峻的挑战,通过一体化发展高效配置资源将成为最优解决方案。

四是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综合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和完善智能化生产线,加快推进生产方式智能化,完善产业链数字形态,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加大,经济增长需要激活新动能。随着数字技术不断成熟,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资本等之后人类又一重要生产要素。

数字化转型对于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我国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80%,其中大多数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面临人力、土地、技术等资源环境约束,综合成本持续上升。

数字化转型它不仅仅是带来了机器运营效率的改变,也会形成商业模式的突破。比如,浙江长兴将以家为单位的小作坊织布机升级改造后,搬进了微小型园区,集中进行订单管理和工厂运维。而在广东揭阳的日用塑料品产业集群,以智能机器和订单入口为特点的中央工厂,正在吸引更多的小微商家的入住。工业互联网长于整合资源,而以产业集群作为集中管理对象是最恰当不过了。它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让原有落后的管理方式得以强制性升级。

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一条主线。“数实融合”在全国加速铺开,工业、文体娱、电商、行业工具、金融、零售、医疗等七大行业领衔、区域协同发展的态势显现。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明确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预期性指标,包括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户,千兆宽带用户数达到6000万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到45%,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7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46万亿元,在线政务服务实名用户规模达到8亿户……

2022年2月,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对外发布,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提出20条政策举措。“数据二十条”的出台,将充分发挥中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我国正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要素市场,深入推动政务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有序共享和开发利用,多措并举释放公共数据红利。

产业数字化的转型成功离不开数字化服务商的赋能,一批致力于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应运而生。以火石创造为代表的数据智能服务商,是中国产业大脑和产业大数据领域领先者,深深扎根于产业土壤,正通过数据要素激活其他产业要素,加快推动数实融合,实现政策、空间、金融、科技、人才、供应链、销售等产业要素与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的高效协同、精准匹配,从而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绿色化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辛Φ恼吆痛胧趸寂欧帕φ?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碳”目标为中国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当下,我国推动建设了2783家绿色工厂、223家绿色工业园区、29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了20000多种绿色产品和2000多项节能技术及装备产品,打造绿色典型,引领工业绿色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一季度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3%。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工业企业的绿色化改造加速推进,钢铁、石化化工、纺织等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大幅提升。

“绿色复苏”成为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的主旋律,各国绿色基建投资计划相继出炉。美国拟在未来十年投入4000亿美元用于能源、气候的研究与创新,以及清洁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欧盟在未来十年将筹集至少1万亿欧元用于可持续领域投资。截至目前,已有30余个发达经济体将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加快绿色技术创新视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并在清洁能源、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大资源投入。

绿色产业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产业基础。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产业重点包括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5个一级行业。

当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产值超8万亿元,年增速在10%以上。市场竞争充分,集中度不断提高,10%的企业创造近90%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在环保产业布局上,北京、湖北、浙江、广东、江苏、陕西六省(市)企业营业收入均超过700亿,六省(市)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的68.4%。“十四五”时期,绿色产业发展依然有比较大的空间和市场。

我们正在面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也蕴含着这样一个基本范式的革新,我们看到了新的交通方式、新的能源系统和新的通信技术,以及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

首先,新的交通方式方面,电动汽车、轨道交通以及自动驾驶或者智能驾驶,以及背后与之相关的动力电池,包括充换电服务等一系列技术,甚至整个的绿色交通都在发生快速变化。

其次,新的能源系统方面,我们不但看到了新能源,像光伏、风电、氢能,以及各种清洁能源,如水电、核电等等一系列转变,而且看到与之对应的整个电力系统,包括特高压充电桩以及智能电网的飞速发展。

第三,新的通信技术方面,我们看到了5G、大数据、云计算,尤其现在大家极为关注的,在新科技革命当中可能非常重要的人工智能以及工业互联网。

更重要的是,回顾过往的科技革命,中国更多扮演了所谓的旁观者或者跟随者,但是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当中,中国可能第一次成为真正的参与者,甚至在局部领域成为引领者。

未来,我们将看到整个绿色产业体系的崛起。

表1:绿色产业的未来——六大领域及其发展前景

来源:参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

回望2022年,作为产业人,我们砥砺前行,步履坚实。迈向2023年,我们将继续见证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国之路。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我们定能够在产业的长河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END—

 作者 | 火石创造 冯雷  审核 | 火石创造 冯雷 殷莉

       原文标题 : 重磅!2022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大关键词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仪器仪表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